8月19日,以“綠色·智能 大飛機的新機遇”為主題的第七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在中國商飛公司設計研發中心開幕。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客戶、行業協會等境內外相關合作單位近500名專家、學者參與本屆科技周活動,通過青年人才論壇、專題研討、產教融合、合作簽約等多種形式,共謀產學研深度融合。
中國商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重慶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譚萬庚主持。
賀東風指出,本屆科技周聚焦“綠色·智能”主題,適應氣候變化、能源轉型和技術變革,加快探索大飛機綠色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中國商飛公司非常愿意開放大飛機各類平臺、各類場景,攜手全球高校和合作伙伴,共同凝練科學與技術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貫通從科學到技術到工程的創新鏈,形成更多開放創新、原始創新的豐碩成果,照耀合作之路。
王樹新表示,重慶大學與中國商飛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近年來,雙方發揮各自優勢,聚焦大飛機研制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在多領域開展合作并取得積極進展。重慶大學將進一步充分發揮學科、平臺、科研、人才等綜合優勢,創新合作理念、機制和模式,雙方持續開展緊密合作,共同為提升國產商用飛機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郭毅可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國際科技創新周,香港科技大學能與中國商飛和各參與高校加強合作,聚焦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應用數學與交叉科學、綠色航空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開展學術與人才交流;通過構建開放的創新平臺,雙方攜手應對全球科技挑戰,推動航空領域的科技創新,為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騰飛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潘復生院士為大會作題為“輕量化鎂合金的性能優勢和應用潛力”的主題報告。潘復生院士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能源安全和"雙碳"背景下新材料的發展機遇,分析了鎂及鎂合金在大飛機上的廣泛應用前景,將為我國大飛機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開幕活動中,中國商飛公司與重慶大學共同揭牌“中國商飛-重慶大學大飛機研究院聯合實驗室”;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校企合作諒解備忘錄和培訓協議;并與有關合作方共同為大飛機產教融合聯盟-技術人才子聯盟揭幕;與重慶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聯合發布第七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項目合作需求等。
本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由中國商飛公司聯合重慶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主辦,自8月19日到8月23日,為期一周,設置科學智能與航空應用、綠色航空與低碳發展等5個專題研討,同步開展校企專題活動,致力實現“交流基礎科學、探索前沿科技、解決疑難問題、促進創新合作”的目的,共同推動大飛機產業創新與進步。
來源: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作者:肖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