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重慶大學主辦的“2023醫工融合與醫療設備暨第三屆智能腫瘤學大會”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大會以“智慧賦能醫療、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展示醫工融合的最新成果,并就醫學診療數字化發展進行深度研討。會議云集海內外活躍在醫工交叉、醫療設備及智能腫瘤學領域一線的院士專家,共同討論描繪未來醫學數字化發展藍圖。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代表共300余人參會。
大會還舉行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Intelligent Oncology》(中文:《智能腫瘤學》)的創刊儀式。該期刊是在重慶大學第二批高水平學術期刊培育資助計劃項目和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支持下,由重慶大學主辦,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重慶大學醫學院承辦的英文國際期刊,旨在打造人工智能與臨床腫瘤專業領域的國際頂級科技知識交流與決策參考平臺。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徐波擔任期刊主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蔡文立教授及香港大學醫學院孔鳳鳴教授擔任本刊共同主編,編委會由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丹麥、英國、瑞士、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40名知名專家組成,其中包括醫生、科學家和工程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為期刊主編、共同主編頒發聘書。重慶大學副校長鄧紹江、國際出版合作機構科愛公司總經理李廣良分別致辭,《柳葉刀》主編、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Richard Horton視頻致辭,共同祝賀期刊創刊。
大會主旨報告階段,來自中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德國國家工程院的院士專家帶來11場精彩的主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Darwin Caldwell,國際抗癌聯盟(UICC)前任主席、瑞士癌癥中心教授Franco Cavalli,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癌癥研究中心主席Micheal Baumann,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多倫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首任所長孫鈺,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建偉,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IEEE會士田捷,美國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后導師蔡文立,歐亞科學院院士、靶向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趙永祥,美國放射學院院士、美國放射腫瘤學院會士、全球癌癥協作組主席孔鳳鳴等十余位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攜手數十位醫療領域專家構成高水平、高層次的嘉賓陣容,聚焦腫瘤精準放射治療、醫療機器人的機遇與挑戰、醫療機器人與細胞手術、智能機器人賦能未來醫療等主題,多維度探討醫工融合、醫療設備和智能腫瘤學科技前沿進展和相關產業發展的熱點、難點。
“2023醫工融合與醫療設備暨第三屆智能腫瘤學大會”是一個面向醫工交叉協同創新領域國際科技前沿的多元對話平臺,聚焦產、學、研、檢、醫協同,通過前沿學術交流,促進醫療機構、知名院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創新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致力于探索形成具有重慶特色的智慧醫療發展模式,推動重慶乃至全國醫工融合、智慧醫療發展。
本次大會由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國家(重慶)卓越工程師學院、重慶人才發展研究院承辦,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重慶市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協辦。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