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18日電 (記者 鐘旖)18日,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第40期“經濟法30人論壇”虛擬經濟運行安全法治保障理論研討會在重慶大學舉行。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虛擬經濟運行安全的法治保障”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經濟虛擬化的產物,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如何看待虛擬經濟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是與會專家學者們研討的內容之一。
圖為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第40期“經濟法30人論壇”虛擬經濟運行安全法治保障理論研討會現(xiàn)場。重慶大學供圖
“對金融的定位由以前的‘核心’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血脈’,‘血脈’就是要為其他‘肌體’和‘器官’的運轉服務的。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就是要為實體經濟服好務。”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大旗說。
重慶大學虛擬經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該校法學院教授胡光志表示,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對經濟建設、金融強國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也要預防其中的危機,始終要做到以實體經濟為本。在他看來,“虛擬經濟有限發(fā)展法學理論”的提出,對虛擬經濟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研討中,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xiàn)代化產業(yè)體系。
專家學者們在研討中還指出,虛擬經濟要發(fā)展,但要“有限發(fā)展”:一是從法學上合理匹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占比,同時從經濟學上注意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二是嚴格從法律上嚴格打擊虛擬經濟領域的違法犯罪;三是總結虛擬經濟運轉經驗,為未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參考。
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守文在總結發(fā)言中表示:“對虛擬經濟問題,可以從經濟法理論的多個維度展開研究,這有助于深化金融法等領域的具體研究,完善相關制度,推動虛擬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據(jù)悉,本次論壇由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主辦,重慶大學法學院和重慶大學虛擬經濟法治研究中心承辦。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