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6月23日電 (記者 鐘旖 周毅)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22日獲悉,從2021年起,重慶大學啟動實施“頭部企業”工程,三年來,已與國家電網、中國商飛、國家能源集團等28家“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聯合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高端人才培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共建共享機制,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融合發展、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圖為重慶大學展示與“頭部企業”合作的成果。中新網記者周毅 攝
據了解,這項工程瞄準航空航天、橋梁工程、大模型應用、信息安全、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等關鍵核心領域。重慶大學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性科技、新興產業和重大工程的核心需求,在企業深度參與下,凝練并實施“20個關鍵科學問題”等研究計劃,聯合“頭部企業”共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應用聯合創新實驗室”“智慧輸配電研究院”“智能裝備研究院”“大飛機研究院”等近20個新型高端研究平臺。
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兵奎教授與航天八院緊密合作,發明了線面對構齒輪,成功應用在中國空間站“問天”和“夢天”實驗艙的對日指向傳動系統,實現了太空高低溫交變下高精度和高可靠傳動。據介紹,接下來,該項成果還將應用于新能源車、超大型風力發電設備中。
覆冰被認為是極具挑戰性的世界級科研難題。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與國家電網等頭部企業深入合作,自主研發了不停電智能融冰裝置,能夠自行監測到冰的存在,根據線路的狀態自動調節輸電線路分裂導線電流,把線路上的冰融掉。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胡建林介紹,該項成果目前已在重慶、貴州等地應用。
與此同時,重慶大學大力推進成果轉移轉化,組建技術轉移研究院,打造從培育、孵化到產業化全鏈條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在國內率先推行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探索將成果所有權全部賦予科研人員,暢通作價入股通道,優化成果轉化審批程序、調整收益分配比例,提高轉移轉化積極性。近兩年,該校已轉化科技成果150余項,轉化合同金額2億元,吸引投資超10億元。
圖為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胡建林介紹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成果。中新網記者周毅 攝
長期以來,重慶大學和重慶的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據介紹,圍繞重慶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重慶大學構建了“1+1+5”產教融合平臺,與長安汽車、賽力斯集團、西部智聯、中國汽研和Csoft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汽車碳中和等領域聯合攻關,共同培養卓越工程師。
重慶大學還充分發揮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優勢,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引領和支撐重慶及西部地區發展的創新高地。
“近年來,學校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及川渝兩地30余個縣(市、區)和重點企業持續深化合作,依托相關優勢學科,共同建設了22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和產業化平臺,有效支撐成渝地區儲能、能源裝備、機器人與傳感器、齒輪、鋰電池、健康等產業升級,帶動地方產業經濟增值超過百億元。”重慶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