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公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引起社會廣泛熱議。一時間,有關“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話題迅速沖上熱搜。
所謂“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不同醫療機構間對彼此的檢查檢驗結果予以認可,避免重復檢查的一種機制。這意味著患者在一家醫院檢查檢驗的結果,在另一家醫院可以被認可,無需再次進行相同的檢查。
這也是過去一年,市政協委員,重慶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重慶市人民醫院(重慶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重慶市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羅陽的主攻方向,他向市兩會提交提案,呼吁推進川渝地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避免重復檢查,讓川渝高品質醫療服務“更進一步”。
立足本職明確問題根本
作為長期奮斗于醫療戰線的政協委員,20多年的從業經歷不僅錘煉了羅陽的專業能力,也讓他對這個行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工作交流中,他關注到有很多外地患者抱怨重復檢測令他們更覺得“看病難”。
“重慶是內陸開放高地和國際化大都市,人員流動密集,患者異地就醫需求巨大。”羅陽解釋,川渝地區地理位置接近、文化和生活習慣相似,兩地城市間患者流動尤為明顯。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更能發揮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的適應性和連續性,避免因就醫地點不同而導致的重復檢查和信息不對稱,解決流動患者們迫切需求的作用。
▲羅陽委員工作照 受訪者供圖
立足本職工作,羅陽通過與患者溝通、走訪調研、數據分析等方式,詳細了解重慶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情況。他發現盡管我市已有相關政策,但在推進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戰:一方面,患者在不同醫院間重復檢查,導致經濟負擔增加,醫療資源浪費嚴重;另一方面,醫療機構間存在技術水平差異,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推進緩慢;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手段,安全風險等因素令各醫療機構望而卻步。
結合實際提出5項建議
發現問題是起點,解決落實是關鍵。為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羅陽先后前往四川宜賓、資陽、遂寧等地醫療機構開展調研,學習總結各地好經驗好做法。這其中,遂寧市中心醫院給他印象最為深刻。
羅陽說:“由遂寧市中心醫院牽頭,與遂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安居區人民醫院、射洪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共同建立的遂寧市區域醫學影像中心,實現了區域內病患影像分級檢查、數據全量上傳、醫師集中診斷、報告統一出具,檢驗檢查結果全面共享互認,充分發揮醫療資源集約優勢,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了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羅陽委員工作照 受訪者供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結合重慶實際,羅陽提出了5條建議: 在川渝地區設立檢驗醫學中心,分工合理,協同推動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并對高難度、高水平的檢驗項目,提供專業支持。制定川渝地區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的統一技術標準,確保各醫療機構生成的檢查檢驗結果在技術上具備可比性和互認性。推動川渝地區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建設統一的電子病歷平臺,實現患者就醫信息的共享和傳遞。此外,還有設立互認政策獎懲機制,加強醫務人員培訓等。
落地見效:我市數字化醫檢互認量達到78.85萬人次
經過各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羅陽的提案正在快速落地見效。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數字化改革,截至目前,我市數字化醫檢互認量達到78.85萬人次,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1.76億元。
與此同時,我市醫療機構還與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人民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中心醫院實現數字化“醫檢互認”,在全國率先實現跨省域醫學檢查檢驗結果數據互聯互通。
“數字化改革,讓患者省錢又省心,點贊!”“終于不用為了同樣的結果重復檢查了,這下既省錢又省時間!”這是市民對城市醫療服務質量提升最直觀的感受。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還將把更多醫療機構接入“醫檢互認”平臺,并擴大檢查檢驗項目范圍,進一步為患者節省費用。同時依托本地優勢優質醫療資源,逐步推進面向西部各省的檢驗檢查數據互聯互通和結果互認,為西部各省群眾來渝看病就醫節約費用、提供方便,推進形成西部醫學高地聚集效應,讓我市高品質醫療“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