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調研組在重慶大學召開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調研座談會 記者 李志峰 攝
12月9—11日,重慶生物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院士科技行活動舉行,來自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資深院士專家,跨領域、跨學科、跨區域協同開展調查研究,為重慶生物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把脈問診”。
據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韓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醫學院院長、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張英澤,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創傷與化學中毒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蔣建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吳玉章,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主任唐佩福,中國工程院院士、廈門大學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夏寧邵,以及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高戰軍等院士專家參加本次活動。
▲參加重慶生物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院士科技行的院士專家合影
記者 李志峰 攝
活動中,院士專家一行先后前往兩江生命科技城展示中心、巴南區重慶國際生物城走訪調研,并在重慶大學召開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座談會。王樹新表示,此次院士科技行活動聚焦生物醫療器械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以“補齊平臺短板、強化產業鏈條、增加優質品種、提升制造能力”為主題,邀請院士專家深入一線調研指導,旨在加快解決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加快重慶市生物醫療器械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助力重慶早日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智慧醫療應用示范城市和醫療智能產業基地。
▲院士專家走進企業園區開展調查研究 記者 李志峰 攝
“現在的診斷治療,比如說腫瘤,已經到了基本飽和的程度,在治病階段下功夫,效果是有限的。所以,對疾病的預防和康復未來將成為醫學的重頭戲。”樊代明說。就發展重慶生物醫療器械產業,樊代明認為,首先是要大力培養和引進不同專業、能力互補的人才,形成綜合力量;其次,建立起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配套政策機制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機制。最后,不管是企業還是研發機構,要加強創新的步伐,掌握核心前沿技術,促進重慶的生物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國工程院、重慶大學共同主辦,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大學工程科教戰略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才發展研究院、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承辦。
來源:重慶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