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2月11日電(湯奧林)“這種經歷讓我感受到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成就感!”12月10日,陳一夫談起自己在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以下簡稱UC聯合學院)的學習,一臉興奮。
陳一夫是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大五學生。在大二時,他已進入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實習,每天穿梭于技術攻堅團隊中,與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們一同開發、調試復雜算法和進行新能源輸電技術的研究工作,讓他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聯合學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對我的實踐能力培養貫穿始終。”陳一夫說。
陳一夫的經歷,生動展示了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Co-op)的成效。
“Co-op”源于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百年教育傳統,其基本特征是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為迎接新興科技和產業帶來的挑戰,重慶大學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合作,引進校企聯合(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Co-op)培養模式,于2013年正式成立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
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Co-op模式采用5年制(1+3+1)本科培養方案。第一學年除公共基礎課外,更注重工程基礎和工程能力的培養;第二年至第四年,每年三學期,每學期4個月,課堂學習與企業頂崗實習交替進行;第五年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學習并完成畢業設計。
這種模式最大的亮點是通過“學”“用”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長達數月的全職實習機會,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前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并讓學生了解企業真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從而增強其自身的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
“‘Co-op’帶給我們‘大廠’實習經歷,和同齡人相比,這是最大的優勢。”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大四學生趙芮菡也有同樣的體會。
趙芮菡談到,企業更喜歡有實習經歷的同學,這也是聯合學院學生更有競爭力的原因。她說,Co-op模式有更多機會到世界500強企業或專業實驗室,可以和更多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老師、專家進行交流,能幫助同學們開闊眼界和發散思維。
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電氣專業負責人侯世英也對Co-op模式予以肯定。她認為,Co-op模式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實習崗位上解決問題,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大大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每次實習結束后,學院都會要求學生做實習匯報,既鍛煉學生工作總結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后續升學、就業打下堅實基礎。”侯世英說。
據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院長張志清介紹,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探索國際化教育新路徑。“Co-op模式不僅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更是為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的橋梁。”
張志清表示,Co-op模式將教學、實習和學生發展緊密結合,解決了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和學業規劃缺失的問題。這不僅為中國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激勵學生、發展個性化培養的新路徑,同時具備高效、低成本和社會契合度高等特點,值得廣泛推廣。
從課堂到企業,從理論到實踐,從學術到產業。重慶大學UC聯合學院正用行動詮釋“教育與實踐并重”的意義,讓一批批年輕學子,帶著“Co-op”賦予的經驗與自信,站在了更高職業起點上。